杜声锋|法国式的“反美主义”

与其他大洲和地区不同,法国的反美主义较少涉及到宗教信仰、文明冲突、地缘压迫、种族间的歧视、资源和物资争夺,主要还是体现在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霸权主义等方面;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局势的演变,法式反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变化的。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世界上许多特殊和专制国家不同(如拉美、中东、俄罗斯等),法国的反美基本上是民间自发的,除了少数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关系议题,政府在反美问题上很少发声或基本不发声,更不会引导舆论或带(偏)节奏……

 

 

 

frc 42c80150fc3ed07416ae0dd8a15c31cb

 

*作者杜声锋先生曾经在欧洲和亚洲地区担任数家跨国公司高管数十年;目前为旅法自由学者。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明显存在且争议不大的现象:一是没有人不喜欢美元,二是反美(出于种种原因和考虑,比如反美是工作、我就是不喜欢美国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组织、很多人反对美国和美国人)。以至于有些专家学者指出: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有一种意见或一种意识形态能真正覆盖全球的话,那非反美主义莫属IVP.15

 

虽然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如拉美)、各个时代、各种文化(如伊斯兰)、各个阶层的反美主义各有特色,各自伟大,各有成果,但是无论从起源、原创、特色、全面、影响等方面说,法国式的反美主义都具有标杆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和成就。就连反美主义这个专有名词都是在20世纪初由法国人最先创造和使用的(IVP. Xviii),而且据考证,法语的“antiaméricanisme”(反美主义)是法语中唯一一个用“anti”)加上一个国家的名字(Amérique)而造的名词 I, P.16, 而且与英语anti-americanism不同,一字呵成,中间连连字符都不加,牛吧。

 

(本人对美帝不甚了解,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只是读了有关书籍后觉得好玩,便把有些知识和信息整理记录下来以作备忘;如果同时能够为努力奋斗、无私反美的人士们提供一点子弹和参考,那自然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一、红与黑:近300年高卢鸡与美洲鹰的纠缠史

法国式的反美主义不是昙花一现的。它深深地扎根于历史之中,而且对局势的变化不那么敏感I, P.10)。

 

1)启蒙运动者对美国的认识与偏见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法国公众开始对美洲感兴趣和有所认识肇始于启蒙运动时期(18世纪中期)。伏尔泰、狄德罗(通过笔名)等对美国(那时美国还没有建国)和美洲土著人都有所论说;但是比较有代表意义和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学家博物学家布丰(Buffon, 1707-1788)的观点[其部分信息来源及观点又极大地受到了荷兰人德坡(Cornelius De Pauw, 1739-1799)的影响]

 

布丰在其所著的《人种的变化》(1749年)和《动物的退化》(1766)等书中有专章论及美国的地理、气候、物种(动植物)和人种等。他根据《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推断美洲的形成是大洪水造成的结果,但是其定型要比欧洲亚洲等晚一些。地理上北美洲东西两面环洋,中间布满尖山、沙漠、乱河和森林,沼泽丛生、土地潮湿且不肥沃、海水倒灌导致其流经的土地盐分过高不宜耕种庄稼和植物生长。气候寒冷,风雨不调也不顺。其植物多有毒性,蛇类很多很毒;动物方面,不仅品种贫乏,而且进化的不好,尤其是不利于四足动物的成长,比如其原生的大型动物貘(tapir),不仅长得怪异难看,而且体型大小和体重力量根本上就没法与欧洲的大象、河马、犀牛等大型动物相媲美!至于从欧洲引进过去的动物,由于它们换了天地环境,一到那里就开始退化、一代不如一代,连美洲的狗都狂吠不出声来!

 

至于人,根据启蒙时代的知识分子普遍接受的孟德斯鸠老爷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美洲的原住民能好到哪里去呢?首先,由于地理气候恶劣,又接近北极,美洲人又黑又矮;其次,恶劣的环境使他们身体的各个官能生的迟钝、易躁、污浊;性格上不敏感、懒惰、没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男人们无性无欲胸上无毛,简直是废物;智力上也是一塌糊涂,脑神经发育不全、智商低下、缺乏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社会组织上简单粗糙,管理上聊胜于无。即使从欧洲移民过去的人的后代即克里奥尔人(créole),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也逐渐退化,一代不如一代,长期来看,将与土著人缩小差距。如此等等。一句话,美洲就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地方,是一片不幸的大陆。(当年那帮心智低下身体退化无知无畏的盎格鲁萨克森移民在如此恶劣贫瘠、鸟不拉屎狗不闻臭的地方不仅能够安顿下来、发展起来,最后还搞得不错,一不小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弄成世界第一,如果布丰大爷还在世的话不知他做何感想:能否反过来证明这帮孙子更了不起呢?!)

 

 

frc ee33dae659421a78280a6ffa26819f4f

布丰(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布丰的地位(伯爵)和名气(不亚于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尤其是他在自然科学上的权威,他对美洲和美国人的论述及观点在法国和欧洲影响极大,在1750年到法国大革命前后的1770年代达到了高峰,以至于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177612月份,当美国特使本杰明·富兰克林来到凡尔赛宫拜见路易十六时,他脚踏牛皮靴子身穿羊皮大衣,宫里的人把他看做一个怪物(与乾隆爷1793年蔑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有的一比)。布丰的后续影响又延续了几代法国人(如法国几朝的外交大臣塔列朗 Talleyrand, 1754-1838等名流)。

 

2)拉法耶特与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拉法耶特认为美国的独立将是全世界热爱自由人士的福祉。于是两年后,他自备战舰、募征人员,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与美洲殖民地人民共同抗击英军。1779年,他返回法国。一年后,拉法耶特又说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意他带六千名法军再次前往美国参战。1780年,任乔治·华盛顿前卫部队司令。打了五个月后,英军总司令投降,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法国对于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君主制下的法国之所以参战主要是因为它想由此打击它的传统宿敌英国(从军事和国际关系层面上讲,此后的二百年间法美关系的演进大多与法国和英国、德国的关系有关)。

 

177826日,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国家地位。178393日,双方又在凡尔赛宫签署了和平和联盟的《巴黎条约》,使法美双方的关系达到了顶峰。美国第一任驻法大使托马斯·杰佛逊当时及后来的美国历史学家都说说:法国的参战和支援对美国战胜英国最终获得独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II,P.24)。拉法耶特给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这一点对一百多年后的一战和二战美国参与盟军抵抗德皇和希特勒起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派兵自带干粮参战以及数次给予美国的贷款达到10亿里弗尔,使路易十六王朝的债务总额达到了33亿里弗尔,由于讨论加税以解决债务而召开的三级会议导致了大革命,最终使君主专制统治的倒台,以及把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后分别送上了断头台。

 

3)大革命及以后:混乱与疏远

 

在法国大革命的初期,由于法美关系的余热还在,也由于美国试图理解大革命的原因和理想,美国保持了适度的同情和支持的态度。杰佛逊在写给其未来的总统艾迪逊的信中说到:法国国民议会正在制定世上最富善意的制度;在各种情况下我们的宪法条款都被当做范本来参照。杰佛逊甚至提议:既然我们都是民主共和国了,我们的人民之间可以互换公民身份(citoyenneté ,亲上加亲。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实施的专制措施和恐怖手段,让在美国本土的政治精英感到不解和反感,以及后来法国政局进入动荡期,经历了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直到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虽然有富兰克林和杰佛逊等少数知法派仍然对法国抱有好感,但是大多数美国人对法国保持了距离,以免把法式激进和革命的烈火引烧到自己身上。

 

 

frc fac276cb5b63e83e6837bde9dc68502d

杰佛逊(图片来自网络)

 

179411月,在与法国签订《商业、友谊和联盟》条约的20年之后,美国和法国的宿敌英国签订了《杰伊条约》,双方建立了友好、通商和航海关系。法国对此感到失望和无力换回。从此,法国的海监船开始也对付美国船只了。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美法关系乍暖还寒,平淡乏味,渐行渐远,一直持续到1860左右。双方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I, P.62

 

但这期间法国这边可没少闲着,各路人马秉承了启蒙运动先驱们的遗志,对冉冉升起的美国进行批评揶揄并以此为快。

 

在许多法国名人、作家看来,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贵族气质的地方;美国人除了工作挣钱物质享受之外一无所好、一无所能所成。上面提到的法国外交达人塔里朗出使美国不久给巴黎的友人德斯戴尔女士(De Staël)写信说:如果让我在这里待一年,我会死掉的。美国是什么?美国就是三十二个宗教和一道菜(牛排土豆)。作家司汤达对美国不屑一顾:美国没有像样的歌剧院嘛!波德莱尔更是把美国描述成无个性、人人都是商人、憎恨精神、美和诗歌的地方,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工程师和银行家的低俗国度;如果未来世界被迫美国化,那绝对是世界的末日!(I, P.94。还有法国当时的保守主义哲学家德迈斯特(Joseph deMaistre, 1753-1821)更是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大加鞭挞。德迈斯特说美国人由两类人构成,一是迷失的欧洲美国人,一是被诅咒的野蛮美国人,后者连原始人都称不上,只能说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由于某种堕落的原因掉了链子的人的后裔,他们只能是灰烬,是废墟。由这两种人建立起来的所谓的民主制度只能是一个坏的和邪恶的制度;而且即使按照怪癖理论家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在美国这么大面积的一个国家搞全民民主也是不现实的;最后德迈斯特预计:美国的民主将是短命的,美国迟早会走向分崩离析,而且越早越好,免得贻害世界!

 

这中间除了由于政局变化不得不移民美国外,只有少数法国人走出国门、进入美国,放眼看美洲。其代表人物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托克维尔(Alexis deTocqueville, 1805-1859)。此公利用公差去美国游学考察,回国后写作出版了《论美国民主》两大卷(1835,1840),对美国的宗教习俗、选举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平等的条件、政治自由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刻、全面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虽然其也有瑕疵,但是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此等等。虽然托克维尔理解和同情法国大革命,但是他对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探讨和倾向,是趋于理性务实的,他不主张以激进和暴力的方式进行。其思想当时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近二百年来经久不衰,尤其是美国人把他看做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民主制度实施和完善的最真切的见证者。也也算是无意中给那个年代风风雨雨、跌宕不休的法美关系写下了靓丽的一笔!

 

 

frc e5be82c4d40de8767133cf7eb7c86b94


托克维尔(图片来自网络)

 

 

4)美国内战与拿破仑三世的对美大棋

 

正如德迈斯特所诅咒的,以及托克维尔所预见到的(他敏锐地觉察到美国南部与北部在产业、交通、商业、政治上以及对待黑奴上的巨大差异早晚会导致南北关系的紧张),美国于1861年爆发了南北战争。

 

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政局更替顺序是:拿破仑一世建立的第一帝国(1804-1815),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七月王朝或奥尔良王朝(1830-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个帝国(1852-1870)。美国内战期间,法国执政的正是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由于商业的原因(法国和英国一样需要从美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园进口棉花以供应其庞大的纺织业),及其它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考虑,拿破仑三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暗地里选择同情和支持南方联盟。同时他想下一盘更大的棋:最好把美国分裂成五个国家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和太平洋五个共和国;支持傀儡墨西哥,以它为基础建立一个天主教美洲联合体,并与南方共和国建立联盟关系(当时南方有近一半人有法国血统并信奉天主教),以此形成一座对抗美国侵略的不可逾越的大堤(拿破仑三世语,I, P.111)。为此,拿破仑三世于18644月把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马克西米连塞到墨西哥的王位上做了皇帝,想以此大展拳脚。在国内,拿破仑三世发动宣传机器大造反美气氛和舆论,指责北方共和国是假民主、真专制,唯利是图且霸道无比,其战争的目的是想奴役南方、建立专制帝国,还指责北方的盎格鲁萨克森人抢杀印第安土著人,等等。可惜到头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的战略既没有得到英国的配合与支持,美国的南北对立双方也最终达成了和解,拿破仑三世还因此得罪了美国,偷鸡不成反而失了米。从此法国跟重新统一后的美国结上了不小的梁子,美国人称他为小人拿破仑I, P.133),美国的这口气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算消完!

 

美国内战和拿破仑三世的大棋计划重新点燃了法国对美国的关注和热情,主要是反美热情。这样,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漠和距离期以一种较为敌对的和使法国既丢面子又丢里子的方式结束了。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也有像雨果和凡尔纳这样的少数公共知识分子与政府人士持有不同的立场:他们支持美国的废奴运动,也促使法国在海外殖民地废奴,所以他们支持北方共和国的行动。二十年后的1886年,由雨果和雕塑家巴特勒堤(Bartholdi)一起倡议和制作的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安置到美国,才使法国在美国人面前挽回了一点面子。

 

 

frc 850e5d1cbd3c440a012f13ccbbebd011

自由女神像(图片来自网络)

 

5) 自由女神像和法国反美主义根基的确立

 

在美国内战的同时,法国的邻国德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统一运动。法国站在教皇一边对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干预也灰溜溜地收场。

 

18707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共和主义者成立了临时国民政府,即后来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18711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宣布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政府请求停战。2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宫签订了初步和约。5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此一战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在此期间,美国的部分城市尤其是德国裔聚集较多的城市举行游行支持普鲁士方面。更令法国难以下怀的是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Ulysses Grant)致电德皇威廉一世祝贺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法美关系跌入冰点。

 

第三共和初期,法国在君主制和议会民主共和制之间摇摆了好几年,直到1875年的宪法颁布才确立了共和制。共和党人如甘必大(Gambetta)等人应该是对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富有好感的,但是由于国内社会矛盾重重以及民间舆论对美国的普遍仇视,法美关系长时间几无改善。相反,一些民间小报和街头剧院充斥着反美仇美的文章和小剧,比如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讽刺剧《山姆大叔》十分叫座,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理由是极大地伤害了我们的朋友民族。另一个叫盖亚戴(Gaillardet)的人,在美国生活了十年,混的不太好,返回法国后开始反美工作,反向对照托克维尔的名著于1883年写了一本《论美国的贵族制》,批判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此书一开头就下了结论:独立后的美国人并没有进行所谓的民主革命,美国的建国国父们从1792年法国进入真正的民主和共和后就背离了法国革命精神,他们对民主的心态只是柏拉图式的精神安慰,徒有其名,是为了贩卖其实质上的贵族专制制度,我们法国才是真正的全面的全过程的民主。他认为美国的贵族专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人对穷人,二是白人对黑人。此人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和攻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主要放在了对一些社会不良不公现象的描述和批评上。其立论和结论基本上是凭他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得不到美国人对法国和法国人应有的尊重)、凭义气和情绪、凭想象和联想而做出的,但是形式上又是以学术研究、既有历史参照又有现实论证的方式进行,对大众具有较大的煽动力和共鸣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在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的座右铭,他的风格代表了法国反美主义的一种类型,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力。

 

1886108日,由法国法美友好协会二十年前倡议、由雕塑家巴特勒迪制作、捐赠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在纽约落成,这几乎是这个时期法美关系唯一的亮点,时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Cleveland)参加并主持了落成典礼,给冬天里的法美关系带来了一把小火。据说这是美国佬历史上第一次接受另一个国家捐赠的礼物。当时也几乎没有人想到该自由女神像后来对美国对世界的民主与自由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和冲击力。真是善莫大焉!

 

 

frc ee374200baa01c027e3797faa1efd5c3

(图片来自网络)

 

 

好景不长,1898215日美国缅因号战舰在古巴附近的海域发生爆炸,美国不由分说地对法国的天主教堂兄西班牙宣战(后来证明是该战舰的火炉与军火仓离得太近自然爆炸的),攻击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从古巴、加勒比海一直攻击到菲律宾。此战结束了西班牙在美洲400年的殖民帝国地位,而美国由此成为了全球霸权。

 

美西战争引起了法国上下的极大愤慨。当时正值法国的反犹太人德雷菲斯事件爆发燃烧期,法国社会分裂严重。但是美西战争给法国带来一个理想的共同敌人,无论是已经衰落的保皇派、天主教保守派、还是民主自由派(左派)、甚至工会等都同仇敌忾,在反对美国这一点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和交汇点,反美成了那个时期的法国唯一的国民激情(I, P.19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反美主义已经基本达到成熟和定性的阶段。内容上有:地理环境和人种低劣;没有文化和精神生活;物欲和享乐横行;民主制度虚假;社会不公;种族主义严重;经济上的卡特尔和财团股份制是典型的封建主义的落后表现;(由于美西战争开始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横行;科技创新是为霸权行为提供有力工具,如此等等。形式上:利用戏剧、小说、报刊、漫画、论著、游行、抗议、请愿等诸多形式和场合。覆盖面上:左派、右派、保守派、无党无派等以各自不同的优势和方式全然反美,并以此为乐为安为德。

 

好在那时的共和国政府官方还是保持了理性和冷静,既没有带节奏,也没有显战狼。这为十几年后的一战后期法国政府乞求美国出兵相助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从而关键时刻挽救了法国的灭国之灾!

 

6)一战:拉法耶特,我们来啦!

 

法国现代社会党先驱、《人道报》的创始人饶勒斯(Jaurès)在1900前后曾经说过:美国民主平等制度及其对人民的承诺并没有完蛋,必要时他们会立法反对托拉斯主义,以控制资本的贪婪;而且,如果法德之间再发生新的战争,美国会作为调停人出现II, P.92)。不得不说,伟人就是伟人,百年一遇之大变局中少有的极其珍贵的敢于发声的清醒者!

 

19147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4年后德国又一次大肆入侵法国,开始法国节节败退,协约国进展顺利;到了1815年春夏之交,由于意大利退出协约国及英、法、比联盟国的奋力抗击,战争进入僵持阶段。

 

191551日,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美国出发到英国。在57日,德国潜艇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并利用鱼雷把其击沉,由于邮轮上大部分的乘客为美国人,美国人民的反德情绪立即被激起。 191723日因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艘船只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24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破获的齐默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墨西哥取回美墨战争后割让给美国的失地,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于46日向德国宣战。当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Joseph Pershing)将军来到巴黎时,一下火车他就前往Picpus墓地拉法耶特将军的墓前祭拜,并当场大声地说:拉法耶特,我们来啦!。美国的参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和格局,最后导致德国的投降和失败。

 

一战美国分批派出了200百万军人到西线(主要是法国和比利时)参战,有116516名官兵阵亡。参加一战使美国改变了坚持一个世纪之久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军事政策,对美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意义和后果。

 

从美国宣布参战到1919628日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法美关系能够面临大敌抛弃前嫌,恢复和达到一定的温度。但是战场上的战斗一结束,尤其是在凡尔赛谈判期间,法国和英美战胜国之间的裂痕就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法国抱怨美国用于征兵和准备的时间太长、参战时间太晚,甚至有些事后诸葛亮说大话没有美国的参战英法联军也能获胜(实际上在战场上的法国士兵已经厌战和丧失了战斗力、几近投降了事);战场上虽然美国官兵上下无等级观念,但对法国官兵尊重不够;美国官兵勾引法国女人甚至军人的妻子;停战条约谈判过程中不顾法国的重大利益过于袒护战败国德国的利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42亿美元的战争债务需要偿还!

 

(法国把对支付美国的战争款与德国应该给法国的战争赔款挂钩。为了讨债,美国国会1922年还通过了《外国债务专款法案》,专门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债委员会;后来于1931年又推出杨格计划、《延迟付款宣言》。1932年联盟债务国签署了《洛桑协定》以抵抗支付美国债务,法国带头拒绝支付。直到二战前的1941年,罗斯福签署了《租借法案》再次支援欧洲,一战的债务问题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一战后法国国力衰落、民生凋敝,如果要还债就只有加税,路易十六就是因为要加税而被推翻的,所以法国上下都对其救命恩人美国恨得咬牙切齿的。也有人说,当年我们的路易十六爷爷举债帮助和挽救了刚刚宣布独立不久的美国,这两笔债就算抵消了吧。其实最终法国总共只支付了42亿美元中的5亿,还让美国落下了不仁不义的话柄,冤不冤?)

 

20世纪20-30年代法美关系又进入冷淡期。法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批判和反对美国。政府及其首脑克莱孟梭(Georges Clemenceau)对美国总统威尔逊袒护战败国德国不满,称后者是狡猾的狐狸,威尔逊则称克莱孟梭是在世的匹斯麦。社会党共产党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刚刚诞生不久的苏联的光芒之上,对美国兴趣骤减、批评多多,指责美国要搞霸权主义、全球放贷、非和平主义和反共策略等。右派们也醒活了过来,重弹美国低劣、自私、傲慢老调。社会各界也没闲着。二次大战中间的这一时间里,Robert  AronArnaud Dandieu1931年出版了《美国之癌症》一书,被称为这个时期反美主义最猛烈的书I, P.362)。Georges Duhamel 的《未来生活场景》说美国将会把我们带回新的野蛮。赛利纳(Céline) 的《长夜行》把美国社会描写称为一个噩梦般的世界。还有诗人瓦莱利(Valéry)对欧洲旧大陆不可救药地衰落的凄美的咏叹调(走向普遍的痴呆和脑栓!)。左翼天主教思想家、《精神》杂志的创办人穆尼埃(Mounier)呼吁:面对美国,我们要进入马奇诺防线,我们要开始防守了。如此等等。

 

 

frc 5bc8d00de534482020927f9d4c4b2523

瓦莱利(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的同志们为什么要如此顽强尽职尽责地抗美反美呢?有个解释可能是有力的:通过一战中美帝实力的展现,法国的(部分)精英们亲眼看到了美帝的强大、任性和高傲,也清晰地知道了自己与之的巨大差距,认为从此法国将走向进一步的衰落,在接下来世纪大竞争中会被逐步的边缘化,由此产生自卑感、紧迫感、逃离感、虚妄感等五味杂陈理不清斩还乱的世纪焦虑综合症(II, P.106等)。总之,我们的不行主要不怪我们,而是因为美国太霸道(III, P.24)。还有比这更好的阐释吗?

 

7)二战(拉法耶特,我们来啦!)及冷战时期

 

诗人瓦莱利于1945720日去世。去世前老先生很神秘地在他的笔记本里写下数字游戏:“1945-1815=130”。这啥意思呢?1815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1870年普法战争,1914年一战,1945年二战,欧洲人平均30-40年干一架。

 

19406月初,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军队进攻法国,马奇诺防线被一绕而过,随后直挺巴黎,12天后法国宣布投降。英军也从敦刻尔克紧急撤离。战争开始时美国保持中立。194112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因此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66日,美军参与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行动,从此盟军在西线战场进行反攻,直到打到柏林与苏军回合导致184558日德军投降。

 

1944825日巴黎解放。美国第28步兵师随后参加了阅兵庆祝仪式,受到巴黎市民的热烈欢迎。美国大兵们高呼:拉法耶特,我们又来啦!亲临现场的年轻作家哲学家德波伏娃兴奋地记录道:美国人简单直接的行事方式表明自由又重新被找回来了;美国对我们来说代表着许多的事物。她激发我们的青春,以至于使我们觉得我们的青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正走向通往博爱之路II, P.164P.169,)。美国又一次成为法国的解救者。

 

 

frc 8183b5554993ae50da756f90e86c445a

(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战线共投入130万兵力,死亡士兵22.5万人。

 

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好景不长,停战前后法国又与美国为首的相关方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游戏和博弈。首先,在政治外交层面,由于涉及到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各国的切身利益,法国当然很关心和希望积极参与。但是,由于二战期间法国国内情况复杂,抵抗分子与纳粹的合作分子共存、一时半载很难分清好人坏人;二战结束时法国左派(共产党和社会党)势力非常强大,引起美国担心;戴高乐的固执性格美国人也不很喜欢不很放心,等等。总之,美国(和苏联)没有把法国太当一回事,当时戴高乐的地位比不上中国的蒋中正。而且,戴高乐还试图在停战之前在英美之间挑拨离间,希望说服丘吉尔疏远美国,欧洲人自己打理欧洲的事,被丘吉尔言辞批评拒绝(我们能解放欧洲是因为有美国与我们在一起战斗。你必须明白,每次必须在欧洲和庞然大物之间做选择时我们英国人一定选择大佬;如果要在你和罗斯福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肯定选择罗斯福。戴高乐无言以对。)不过,考虑到戴高乐在伦敦期间与丘吉尔的私人关系不错,也考虑到法国在战后规范德国时有发挥作用之处,丘吉尔还是建议罗斯福带戴高乐一起玩,这样法国才最终能够参与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几次关键会议,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II, P.162)。重大历史的形成往往就在伟人们的弹指一挥间!

 

在二战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以及冷战期间,法美关系时冷时热、若即若离,不很稳定。

 

法国知识界左派很多,反美亲苏大有人在。《世界报》的创办人左派记者评论家博夫·枚里(Hubert Beuve-Méry)在1944年曾经公开地说:法国宁愿相信苏联也不要轻易地相信美国,美国才是法国真正的危险所在II, P.14)。在较为有名的知识分子中,除了雷蒙·阿隆之外,绝大多数属于左派,亲近苏联,如萨特、加缪、庞迪等。在法国的毕加索也是有名的左派画家。即使在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后许多左派知识分子仍然遮遮掩掩,态度暧昧。右派知识分子中不信任美国的也大有人在,天主教右翼哲学家Gilson就强烈建议政府不要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说这是用美元购买法国人的血,曾经引起轩然大波II, P.182)。

 

在社会层面,根据194410IFOP做的一个民意调查:哪个国家对于德国的失败做了最大的贡献?61%的法国人回答是苏联,只有29%的人回答是美国。法国当时的选边情况显而易见。50年代初,多数法国人建议政府不要接受美国的资金援助。好在当时法国主政的温和左派主席布鲁姆(Léo Blum) 及政府又一次表现得较为理智和冷静,积极争取。1948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5.8亿美元的欧洲中继支持计划,仅法国一个国家就获得了其中的3/5之多。这笔钱及时投入到法国战后重建的各个经济领域,为战后法国快速发展光荣30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共对此不愿提及,但是对于苏联援助的34万吨粮食大书特书,须知二战后的1945到五十年代初,美国为法国提供了2.7亿吨粮食和谷物。

 

 

frc bbc99981f57eb914202a1a2317fd39fa

(图片来自网络)

 

再后来,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与美国的关系渐行渐远。先是违背英美的意志使法国拥有了核武器(六十年代初);1966年,法国退出了北约,并要求北约把总部和军事基地迁出法国(法国于2009年重返北约)。当时有北约人士这样评价戴高乐的决定:戴高乐私下里多次抱怨说,1914年和1940年,当法国急需美国帮助的时候,美国每次偏偏来迟;现在美国主导成立北约不就是为了下次在需要时美国能够及时反应吗?你为什又要退出呢?1964年,不顾美国警告,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可能是由于当时受够了美国的气,戴高乐后半生不信任美国,他在下野回到家乡Colombey之前的几天对他身边的幕僚说:法国从今以后受到的威胁更多的来自威士忌而不是伏特加!(老头如果在世的话,今天不知做何感言?)

 

1970年代以后的二十几年间,除了越南战争期间法国的反美情绪高涨之外,法美关系和法国人对美国的评价和影响还是相当正常平稳的。1968年的五月风暴之后法国或多或少地进入了后现代社会阶段,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与美国越来越接近(二战结束时法国人的财富相当于美国的30%,到1975年时达到了80%)、或者说已经基本上被美国同化了(法国电影只占美国电影市场份额的1%),加之文化艺术中心向美国的转移已成定局,人们也越来越适应下来了,比如大多法国学者把能被邀请去美国讲学出书作为荣耀。企业界经济界金融界也把美国作为标杆学习和模仿。科技界就不用说了。即使在国际事务中有些分歧也可以通过协商协调而解决。

 

 

frc ccecb7a1174d4d39d5be3fff25b24d82

(图片来自网络)

8)21世纪

 

进入21世纪之初,有两个大的事件对法美关系及民间情绪有大的影响。

 

一是“9.11事件2021“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事件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愤怒。与绝大多数民主和正常国家与人民一样,法国政府和绝大多数民众对恐怖分子众也表示了极大的谴责,对美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支持。事件发生的次日,法国《世界报》主编写下的社论的标题就是我们都是美国人(套用当年肯尼迪总统在柏林的发言我们都是柏林人!),立场鲜明、一目了然。当年和第二年的民调显示,与其他西方国家(德、英、意)一致,“9.11事件之后法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净值一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60%左右),对美国的反感度下降到了1951年来的最低点IV, P.195)。但是,与在其他地方一样(尤其是在拉美不少国家),在法国对“9.11事件也有一些杂声或缄默,如社会学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为《世界报》撰文《恐怖主义精神》中写到:对这一恐怖行动的道德谴责和反恐的神圣联盟与那些看到这个世界级的超级霸权被摧毁所产生的极度快感是成比例的,更妙不可言的是看着这个超级霸权自己摧毁自己、美丽地自杀(《世界报》,2001113日)。当时,法国政府和民间发起了一项为“9.11事件死难者默哀三分钟活动,法国《人道报》和总工会CGT)拒绝配合。

 

 

frc b11d9df078f320f16086eaa1c529b6a6

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反对伊拉克战争

(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美国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以反恐和摧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发动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法国对这次战争表示反对,遭到了美国布什政府及民间的十分不满和严厉指责,造成了一场外交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扬言要严厉地处罚法国。法国民间对美国的好感度瞬间进入冰冻期 ,对美国的态度净值指标达到了自1951年来创纪录的-40%(德国为-50%)(IV, P.195)。

 

法国于2009年重返北约后,与美国的关系在联合国和北约的框架下基本是或多或少的配合,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朗核问题,叙利亚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这一次的俄乌战争又一次让法国和欧洲与美国等走向空前的团结,真是历史轮回转呀!

 

 

 

frc 4e3c201f16137581813cac51648afea4

 

二、法式反美主义的主要特征

 

上面力图简单地描述一下法美两个国家近三百年的恩恩怨怨情情仇仇的历史脉络,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大致的轮廓和印象,话说无风不起浪,凡事皆有源。

 

那么,作为祖师爷级别和占据最高境界的法国式反美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特色呢?

 

1)“硬件反美

 

这主要发生在法国对美洲开始感兴趣和开始了解的早期即1750-70年代。主要体现在从地理环境、物种(动植物)、人种、习俗等方面论证美洲的低下和落后,表现欧洲(和其它洲如亚洲)的先进和高贵。这一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2)文化反美

 

作为启蒙运动的大本营和文化艺术大国,法国从来不轻易把其它国家放在眼里,当然在他们看来刚刚建国和历史短暂的美国更不如流,粗俗、低下、物质主义、无修养、无精神、无气质、无文学艺术创造等都是法国上流社会、文人和文化界对美国态度的标配语言。这一点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1960年代开始有所变化,现在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反转,电影创作看好莱坞,当代艺术在纽约,学术研究和传播主要阵地在美国的大学,等等。

 

3)意识形态反美

 

我们上面看到,许多时候,无论是法国的右派还是左派,都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反对美国(关于意识形态,见X , P.91等)。右派反美历史最悠久,美国独立后建立宪政民主之日起法国的保皇派(党)、保守派就开始反美,反对美国的民主制度、选举制度等,如波纳德(Bonald,1754-1840 、迈斯特等人;自法国1870年建立了第三共和国后,在制度层面与美国没有了本质的不同,但是意识形态反美没有因此而结束。十九世纪末法国的右派反美与反犹太主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的右派主要是反对美国市场主义、霸权主义、机器主义等,如穆拉(Charles Maurras, 1868-1952 、西格弗里德(André Siegfried, 1875-1959)、穆尼埃(Mounier) ,等等。

 

 

frc 3880d9c300e15d52e771a95e83557ef2

(图片来自网络)

 

左派方面的意识形态反美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开始流行的1850年代,如早期的工运组织、巴黎公社起义、法共、法国社会党、法国总工会等组织和一些个人包早期的括饶勒斯、二战后的加洛蒂(Roger Garaudy)等人,和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等等。他们主要是反对美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国际霸权等。左派的反美冷战时期主要与挺苏亲共是反向挂钩的。

 

4)价值反美

 

主要是对美国社会的物质崇拜、金钱至上、消费文化、个人主义、丑陋建筑、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等全球快消品牌入侵、颓废文化等的不满和贬低。这一方面右派们更加突出一些,包括民粹主义者们。

 

左派的价值反美主要在企业制度(福特制、泰勒制)、贫富差别、保留死刑(某些洲)、压制异端(LGBT)、麦卡锡主义、单边主义、干预他国(袒护某些专制国家),等等。

 

5)经济反美

 

这主要体现在一战二战之后法国对美国的巨额债务的偿还和压力产生的反感;以及对美国较早就开始的现代经济金融霸权的应激反应;反全球化等。          

 

法国的小商小贩,尤其是农民阶层,反对美国政府对其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政策,时不时地反对食品进口和大型快餐店挤压和抢占他们的市场和生意,举行游行抗议活动,甚至打砸、燃烧麦当劳的店面,等等。

 

显然不可能概括的全面,大致就是这些了。与其他大洲和地区不同,法国的反美主义较少涉及到宗教信仰、文明冲突、地缘压迫、种族间的歧视、资源和物资争夺,主要还是体现在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霸权主义等方面。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局势的演变,法式反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变化的。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世界上许多特殊和专制国家不同(如拉美、中东、俄罗斯等),法国的反美基本上是民间自发的,除了少数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关系议题,政府在反美问题上很少发声或基本不发声,更不会引导舆论或带(偏)节奏。

 

 

frc 818fb21f507154411ae106c6a60151b3

 (图片来自网络)

 

三、法国反美主义的原因

 

1)为反美而反美

 

这种反美是最非理性的、最疯狂的、最具强迫症的,也是最令人敬佩和害怕的,属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范畴,一旦形成,很多人作茧自缚,难以自拔。比如很多人不愿意看到事实与真相,只愿意按照自己既定的想象、观点和方法去看待事物。例如,对五十年代初的反麦卡锡主义,人们并不了解真相。根据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文件显示,苏联的间谍窃取美国原子弹技术机密情报,使苏联提前数年制造出了原子弹以威胁西欧;美国人罗森伯格(Rosenberg)夫妇以第三共产国际的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是为苏联做间谍工作,1953被判死刑。罗斯福总统身边的工作人员赫斯(Alger Hiss),一直为斯大林和东欧提供情报(III, P.18-19。还有,冷战初期,大部分左派人士认为,是美国故意要把苏联树立为敌人,而不是苏联有什么不好的图谋,从而导致欧洲更加不安全(I, P.429),但是后来苏联对匈牙利、捷克的镇压说明并非如此,等等。

 

2)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美国独立稳定后一直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一心一意抓经济攻科技,埋下头来搞发展,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就从一个欧洲大陆人认为鸟不拉屎的被上帝诅咒的新大陆开始发展成为实力全球第一的国家,这让许多法国人又羡慕又愤恨,心里五谷杂陈。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和落伍,只有夸大对方的不是和邪恶,以给自己的玻璃心聊以安慰,掩盖自己的无能、不思进取和迷失方向,把自己应当担当的责任推给美国(III, P.290)。其实拉美国家在这一方面尤其如此,在那里,他们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在同一件事情上美国做或不做都是错误的(V, P.273);在南美的 3.5亿人口中有 3 /4被民粹主义所控制(V, P.24)。

 

在美国人看来,大部分欧洲人只说不做,或者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3)“被救者情结裴立松情结

 

1860年,剧作家Eugène Labiche Edouard Martin 在巴黎上演了他们的戏剧《裴立松先生之旅》(le Voyagede monsieur Perrichon)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剧情:裴立松先生有个十分漂亮的女儿要嫁人,有二个小伙子都在使劲地追求她,一个叫阿尔芒、另一个叫丹尼尔,阿尔芒人品优秀、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深得公主好感:丹尼尔比较狡猾又会来事。一天,他们四人来到城外的一个大土沟旁。裴立松先生一不小心双脚踏空快要摔下沟里去了,阿尔芒立即援手施救抓住他的衣服这样裴立松就没有掉下去。这时,在旁边愣着观看的丹尼尔突然走到裴立松差点掉下去的那个地方装着自己要摔下去的样子,裴立松立即援手把他抓住没有使他掉下坑去。当场,裴立松对自己的宝贝女儿说,你就嫁给丹尼尔把!

 

这个故事被一些学者归纳为憎恨施救者情结,或被拯救者情结:人们普遍不喜欢在拯救者面前感恩示弱(IP.437)。美国二次拯救法国于既倒、人民于既亡,难道法国人不知道这二个重大恩情吗?他们只是极力回避感恩和不想示弱而已。但愿法国人永远不需要美国人第三次说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4)文化认同

上面说过法国人自认为他们是个文化大国,开始时嘲笑说美国没有文化。后来在逐步被盎格鲁萨克森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侵蚀的过程中他们一方面表现得很无奈和不安,另一方又必须打起精神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例外性和优越性,捍卫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文化自尊和保持其文化认同。效果怎样就不好说了。

 

5)心理补偿

 

在国际事务、地缘政治、世界贸易等诸多方面,法国都无法与美国比肩,但是它又不甘寂寞和做跟屁虫,只能时不时地搞些标新立异以表示自己的不同和存在,从而达到心理补偿的作用。有点象鲁迅说的阿Q精神。

 

冷战时期,美国好多大事都不跟法国人通报,更谈不上与之商量,戴高乐很有意见,但是杜鲁门对他说: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你们,因为任何事情你们总是反对。

 

美国学者Franck Castigliola曾经这样形容法国人:它就像一个情绪不稳能力不强的小女人,过度情绪化、高度敏感、歇斯底里、肤浅轻佻、不很现实、不知自持、放任无羁,被食物、美容、性与爱情所左右(II P.259。妈呀,损的够厉害的)。

 

6)阴谋论

 

由于不了解整体情况和缺乏信任,不少法国人对美国的许多行为都抱以怀疑的态度,文化中下层的人倾向于相信虚假信息和阴谋论,也经常喜欢用阴谋论加以解释。比如说对于“9.11”事件,不少法国人相信是美国布什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维护军工综合体利益、为了攻打伊拉克而故意设计和制造的。其他的如股市大波动,债务危机等等,都有可能被用阴谋来进行解释。

 

frc a2d6c7bbb63860e007c7683e89560cc3

 (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本文弱弱地希望也能给正在反美或将要反美的各路勇士们提供一点法式的历史坐标和参考。

 

本人自己相信某些明智的学者说的话:把美国当做一个镜子,镜子一面是凸出的,用以照美国,镜子的另一面是凹进的,用以照自己;既要看到美国的不足与伟大,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仅凭想象凭偏见凭激情去看待美国,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平衡与客观,于事有补,于己有利(IV P.2)。修昔底德说过:凡是属于人的东西,都差不多。

 

                                                                                               202246日)

 

参考文献:

 

I) Philippe Roger, « L’Ennemi Américain, Généalogie de l’antiaméricanisme français » (《美国是敌人:法国反美主义谱系》) Editions du Seuil, Paris, 2002 ;

 

II) Éric Dior, « Un couple infernal, 200 ans de francophobie et de l’antiaméricanisme », (《一对闹腾的夫妻:200年仇法和反美史》) Perrin, Paris, 2003 ;

 

III) Jean-François Revel, L’obsession anti-américaine(《反美强迫症》), Plon, Paris, 2002 ;

 

IV)Brendon O’Connor, Anti-Americanism, Volume 1: Causes and Sources(《反美主义,第一卷:原因和源头》) Greenwood World Publishing, Oxford, 2007 ;

 

V)Alan McPherson, Anti-Americanism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拉美和加勒比的反美主义》), Berghahn, New York, 2006 ;

 

VI)Refaire l’Amérique : Imaginaire et Histoire des Etats-Unis(《重塑美国:美国的想象和历史》),Presse Sorbonne Nouvelle, Paris, 2011 ;

 

VII) Olivier Chaline et Olivier Forcade, L’Engagement des Américains dans la guerre en 1917-1918, (《美国在1917-1918的战争投入》) Sorbonne Université Presse, Paris, 2020 ;

 

VIII) Richard F. Kuisel, The French Way : How France embraced and Rejected American Values and Power(《法国是怎样拥抱和抛弃美国价值观和能力的》),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 2012 ;

 

IX) Pierre Rigoulot, L’Antiaméricanisme, Critique d’un prêt-à-penser rétrograde et chauvin(《反美主义:对一种倒退的和沙文式的拿来主义的批判》), Robert Laffont, Paris, 2004 ;

 

X) Raymond Aron, Démocratie et Totalitarisme(《民主和极权主义》) , Gallimard,Paris, 2015.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为本站广告

 

 

frc 92ec3c3dab7a3cf6f96031186883919a

本内容系 法兰西360 原创作品,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申请书面授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号:
PietonDeParis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error: 此内容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