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痕|我读《万歌诗词》
[本文是作者赵无痕先生为《万歌诗词—诗海余韵》所写的跋。
万润南先生的诗集《万歌诗词—诗海余韵》已由巴黎F360出版社(F360 Editions)于2024年8月在法国正式出版并向全球发行。]
作 者|赵无痕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我第一次听到万先生的名字,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彼时,坊间有这样一则关于他的传闻:清华园里虽然多是理工男,但学生中不乏文采斐然的饱学之士。当年清华文艺社有所谓“十大笔杆”,而万先生是其首。这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当年的清华,在万千学子眼里就是一座圣殿,是梦想的地方。而万先生文理兼修,又是何等的难得。出于仰慕,我记住了这个名字:万润南。
悠悠岁月,悄然而逝。未曾想,在 2021 年秋,经人引荐,我有幸地结识了万先生。他待人的热忱与真诚,及时有效地抑制住了我原本会出现的“恐高症”。在这过去的两年里,通过阅读他的诗词文章及密切的交流,我对他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名不虚传,值得仰慕。借着他的青眼,我可以发出我的心声:未曾谋面成知己,有缘天涯亦咫尺。
如今,《万歌诗词》终于问世,作为他的读者与友人,我知道,诗集中的一百二十六首诗词只是他众多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我更知道,他的诗作及上百万字的《万润南文集》,是在他身染沉疴痼疾二十余年中完成的。这些心血之作,不仅靠了胳膊的力量,更多依仗的是意志的力量。
如今,《万歌诗词》和他的主人正相互搀扶着向我们缓缓走来。而我们所能做的是,迎上前去,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我至今还记得万先生传来的第一首词【念奴娇】辛丑中秋。此词记录了他在“梅松白露”家里的所思所想。
在“去国怀乡三十载”的中秋之夜,作者独自一人,浮想联翩,辗转反侧,“静夜思无安席”。这绝对孤寂的灵魂在夜深的月光下,与《庄周梦蝶》再次相逢了。虽然作者对《庄周梦蝶》早有着深刻的认识,“庄周化蝶乃风流,蝶化庄周万古忧。”,但对于一个思想者,《庄周梦蝶》绝非过客,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会前来与你一晤,消解你的迷茫与无助。今夕何夕?作者从虚空中将自己抽离出来,回到现实世界,“但见天下围龙,中原逐鹿,谁有张良策?”,“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早已根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但见世界风云突变,家国不堪景况,懂得越多的人,越是忧心忡忡。作者这位曾经清华园里的才子,之后中科院里的精英,“商海里,龙腾虎啸,独领风骚长袖舞”的时代骄子,风波中无辜的出离人,此时,就在这月明星淡的夜里,作者胸中的浩然之气再难抑制,“我欲乘风,毅然归去,再展鲲鹏翼。”这并非空想,也非虚言,作者只须戴上一副假面具,然后低低头,归途就在眼前,而且无遮无拦。然而这里是万先生,当良知、人格、信仰遭逢夙愿的时候,妥协的一方便会是后者。“有错一方竟可至今不认,在我,无错可认。”这对有关部门的回应,可视为签署的一份契约,宣示着他已从-开始的被动去国转向为最终的自我放逐。我常常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度,是否过分慷慨地抛弃了我们应该视为骄傲的人。“仰首长啸,一声惊断魂魄。”
昔日雄才伟略的曹孟德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也不免感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的作者,无树可绕,无枝可依,他已无意于此,他坚定不移地选择要在异国他乡去做一贯的自己。“当做人杰学项羽,不过江东为鬼雄。”
读万先生的诗,正在于读他这个人。尼采说:一切文学,我爱以血书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表里俱澄澈,先天下之忧而忧者,又有几人能够!
唯有如万先生者,才会对上至国家兴衰,下到黎民疾苦,报以不忍之心和深切关怀,才会为之奔走呼号,施以精神、物质的援助。诗集中“川女”、“上学”、“秋粮”、“西南大早”、“致丁母”、“祭赵公”等诗,单从精神的维度便佐证了作者对苦难所持有的悲悯情怀。
唯有如万先生者,才会去颂扬竹:“凌云青玉柱,正气贯中空。”才会去讴歌古松:“笑对三生劫,长歌八面风。”才会去赞叹枯树:“伤痕累累,依旧迎风啸吟。….冬去春回,又是参天绿荫。”才会去歌咏珠峰:“聚地上之桀骜兮,成天下之至高。”
乡愁、归梦贯穿了万先生飘零海外数十年的孤旅生涯,“一片乡愁寄海涯”、“羁旅天涯胡不归”、“不见家乡水,青山也白头。”当窗前的云掠过,他会凑上去道一声:“可有家归?”
“梦里桃花涧水流”、“梦断关山偶赋诗”、“梦醒今何夕”、“梦醒东山高卧”….
好多好多的梦哟,好多好多的愁。只要一日不得归,便有那做不完的归梦,剪不断的乡愁,便有曹翁那“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浊酒千杯,关河万里,今宵又是中秋。”因了对时间惯有的那种麻木,诗中的这一“又”字会在我们无知无觉间溜走,而在作者那里,这可是要搬起手指头反反复复数一数的呀!
《白发吟》:声叨叨,语叨叨,白发老母心焦焦,盼儿归早早。天高高,路迢迢,思念家乡月皎皎,归途仍渺渺。
远隔重洋,母子连心。老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又何曾有过停歇!杜鹃啼血,莫过于这“盼儿归早早”的声声呼唤,莫过于作者知母懂母,思母念母的游子之心,赤子之心。
《万歌诗词》的作者诗才纵横,无界弗远。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是他寄情之处。“江南烟雨”、“黄山”、“浙江潮”等山水诗,尽显作者之文采。且看《四姑娘山》:
西川四美娘,玉雪白纱妆。
草甸青骢马,红杉紫殿梁。
风吟金缕曲,雨歇满庭芳。
我欲登山顶,蓝天作伴郎。
打从作者自扮新郎的那一刻起,登山已不再是件辛劳之事。这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绿茵茵的草、青白色的马、名贵的红杉树、高大的紫色建筑。尤其象征纯洁爱情的山雪,宛若披在新娘身上的纱妆,惹人心驰神往。吹送来的风,飘落下的雨,全化作了恭贺新郎的一支支曲,一首首诗。只须具有足够的诗情画意,就能一次性娶回山上那四位姑娘,就能将蓝天请出来作为伴郎。
此诗末句具有点晴之妙,依前人的说法,此诗堪称神秀之作。
一般而言,时令节气乃农家关心之事,哪知作者竟也深谙其道。二十四节气硬是被他写了一个遍。读者自可以从“小满”、“小雪”诗中窥其一斑,而见全豹。
《万歌诗词》没忘了作者关于民间传统节日的诗。在《重阳》-诗里,出现了十八种叠词,可谓之信手拈来。其采用的顶针手法使得自如自然,不可凑泊。全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仿佛能听到作者行笔时的思想律动。凭吊屈原是《端午》诗应有之义,自不待言。我注意到诗中“乌龙一盏”四字,自觉暗合吾意。端午节民俗各样,饮茶也是其中一俗。乌龙之为端午节首选茶,乃因其有消暑、解油之效。“盏”字作为量词,于诗中也是雅的,对品茶之人,选用盏而非其他容器,可视为一种讲究。凡豪饮的不能是茶, 牛饮的,多指干渴难奈之人。
我曾遐想,有朝一日,能与万先生安坐几前,邀月品茗,谈笑古今,何其快哉。
千百年来,描写秋天的诗篇俯拾即是,无论李杜,抑或苏辛,但凡诗人,概莫能外。万先生对秋可谓情有独钟,写有不少秋景诗,除诗集所收录的五首,另有“秋蒲”、“秋叶”、“秋红”、“秋风”、“秋野”、“秋菊”、“秋塘”等诗。在未经万先生首肯之际,我冒然外推《秋塘》诗一首,以呈未入围者之貌。
流红一片映秋塘,疑似彤云卸彩妆。
锦鲤悠悠轻摆尾,长留寂寞伴夕阳。
王国维先生言: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我以为,万先生的写景诗可作如是观。
花有三好:养眼、养心。这第三好仅供诗人:作诗的模特儿。正因为如此,我们方得一见“小花”、“薰衣草”、“含羞草”、“樱花”、“紫玉兰”、“美人蕉”的芳容。但见《清荷》:
带露荷花绽蕊开,含羞少女粉红腮。
轻轻一摆团裙碧,笑问何方贵客来。
万先生不仅爱花,也种花,养花,因此他也是一个懂花、惜花的人。在此诗里,作者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花为人所爱,可知花也需要人来爱,如同人有这样的需要一样。在此诗里,荷花在赏花人投来的注目礼中羞红了她少女般的脸颊,她渴望并享受着自己那玉洁冰清、亭亭玉立的美,被人欣赏、凝视。她望着池畔那目不转睛的痴心人儿,以绽放自己的花蕊,轻轻摆动青绿色的团裙来作为报答。在那羞中含笑的叩问声中,有谁能不会为之心旌摇荡呢?只是这回该轮到作者羞红了脸吧。
北醋太原第一,南醋镇江最酸,这嘴上之酸却比不了心中之酸。作者将人间的互吃飞醋引进到了动物世界,《醋老鸭》便是一例:
鸭女招摇媚眼来,花心老伴色迷开。
河东醋罐翻天起,一啄应知晓不该。
酸水难遏,既然狮吼已经失效,那就得狠狠啄上一口,否则你还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这是一首应景诗,其“景”就一图片而已。见物即写物,触景便写生,正为才思敏㨗的作者所擅长。结合诗与图,更能体现作者的诙谐有趣,同时也让那些惯于吃醋的男男女女们,来一番回味。
幽默之于人,较之博学之于学者,同样重要。
因其特有的难度,顶针诗、回文诗鲜有人问津,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万歌诗词》正提供了这种“高科技”产品。如《重阳》、《雾谷》、《荷塘》、《雅颂》等诗。对此,我勿须将自己提高到要用理智替情感去作保证的地步,就敢断言:这与勤奋无关。
万先生能诗能词,可长调亦可小令,从四言、五言、七言到离骚体、散曲再到自由诗,诗集均有收录。他非诗人,或者说非专业意义上的诗人,却胜似诗人。他能将自己在其他领域大获成功,那些与生俱来的奇思异想,平行地推到诗的创作中。《燕山长》及诗集中唯一一首写于六十年代的《先知鸟》便是他自创词牌,在我的视野里,尚未见过来自今人的自创词牌。
诗集里自由诗寥寥无几却难掩其光芒。
今夜的月亮
你用凄清的眼神,
回望失落的宇宙。
星星点点的善,
在恶的银河里闪烁。
恶能传染,但善能施教。光的本质是暴露周围的黑暗,我们因此才看到了曙光。
“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我借这顾炎武的诗句献给万先生,献给《万歌诗词》。
二零二四年元月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申请书面授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号:
PietonDe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