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将为贝尔蒙多举行“国家悼念”:法国的“国葬”、“国家悼念”和“全国哀悼”到底有什么区别?
马克龙总统将于9月9日星期四在巴黎荣军院(Invalides)为“最出色的人(Le Magnifique)”—法国电影界巨星贝尔蒙多举行“国家悼念(hommage national)”,并亲自主持悼念仪式……
作者 |柳庄人|©法兰西360
法国电影巨星让–保尔·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2021年9月6日在巴黎家中去世后,引来法国各界名流和普通影迷的一致哀悼。马克龙总统在推特上发文,称:“他将永远是最出色的人(Le Magnifique)。让–保尔·贝尔蒙多是一个国宝人物,风度翩翩、谈笑生风,语言爽朗,身体敏捷,英雄高大,形象熟悉,不知疲倦的鲁莽汉和词语魔术师。在他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
享年88岁、曾演过80部影片的贝尔蒙多和比他小3岁的阿兰·德龙(Alain Delon)是法国影坛最受观众青睐的一对“电影界怪物(monstre sacré du cinéma)”,是20世纪法国电影的传奇人物和重要代表,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他们在法国受民众欢迎的程度一点也不过分。
马克龙曾于2019年11月在爱丽舍宫亲自为让–保尔·贝尔蒙多授勋,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军官勋章(Grand offic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而马克龙的前任奥朗德前总统则于2017年5月份离开爱丽舍宫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亲自授予贝尔蒙多“国家功绩高级军官勋章(Grand officierde 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法国总统府2021年9月7日宣布,马克龙总统决定将于9月9日星期四在巴黎荣军院(Invalides)为贝尔蒙多举行“国家悼念(hommage national)”,并亲自主持悼念仪式。
有人可能会问:这“hommage national(国家悼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与法语中常说的“obsèques nationales(国葬)”和“deuil national(全国哀悼)”究竟有什么区别?
根据习惯,法国向逝世的对国家作出过特殊贡献和影响的人士表达敬意的方式大致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Hommage national/国家悼念”:
“Hommage national/国家悼念”的法语也可以用“Hommage de la Nation”,它的主要对象是为国捐躯的军人和个人命运曾深刻影响共和国的社会名人(personnalités civiles);悼念决定须在《政府公告报》上公布,并按规定在荣军院内庭或先贤祠举行;
在举行仪式时,死者灵柩覆盖蓝白红三色国旗,由共和国总统面对灵柩致悼词,纪念死者。
库斯多船长(Commandant Cousteau)、皮埃尔神父(Abbé Pierre)、社会活动家斯岱凡埃塞尔(Stéphane Hessel)、歌星夏尔·阿兹纳夫尔(Charles Aznavour)和作家让·多姆松(Jean D’ORMESSON)等社会文化界名人逝世时都曾享受过“国家悼念”;其他政界名人如雅克·夏邦–岱尔马(Jacques Chaban-Delmas)、皮埃尔·莫鲁瓦(Pierre Mauroy)和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也曾享受这一待遇;
马克龙总统也曾为2020年10月惨遭恐怖杀戮的教师萨缪埃尔·帕迪(Samuel Paty)以及今年在执行公务中被杀害的女警察斯岱法妮·蒙菲尔梅(Stéphanie Montfermé)和男警察艾里克·马松(Eric Masson)举行“国家悼念”;
“Obsèques nationales(国葬)”:
“Obsèques nationales(国葬)”的法语说法也可以是:“Funérailles nationales”。
依照传统,“国葬”是由国家元首决定,给予国家著名人士的一种丧葬礼遇;最初作为一种围绕共和国象征性人物促进国家认同感(cohésion nationale)的手段使用;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个别名人文化角色或个人价值的颂扬;
曾享受过“国葬”礼遇的法国名人包括:作家雨果(1885年)、科学家巴斯德(1895年)、女作家柯莱特(1954年)、皮埃尔神父(2007年)等。
除了2015年1月10日和11日这两天的反恐大游行之外,1885年雨果“国葬”是巴黎历史上最盛大的事件,曾吸引200万人参加。
另外,2019年9月去世的希拉克总统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唯一一位享受“国葬”礼遇的总统;在他之前,戴高乐、蓬皮杜、密特朗和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都在生前立下遗嘱拒绝国葬。
人们常常把“国葬(obsèques nationales)”和“国家悼念(hommage national)”相混淆;这两者在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国葬”须通过共和国总统政令(décret présidentiel)决定,而且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Hommage populaire/民众悼念”:
它的过程与“国家悼念”相似,但举行的地点和参加对象不同;尤其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更为自由;2017年法国著名摇滚歌星乔尼·哈里岱(Johnny HALLYDAY)去世时,曾首次采用这种“民众悼念”的致敬形式;那次悼念虽然马克龙总统也出席了,但只是代表一种“民众的/人民的”声音,而不是代表“国家”;
“Deuil national(全国哀悼)”:
“Deuil national(全国哀悼)”只适用于总统去世或集体性灾难事件;
“全国哀悼”也须通过总统令决定,并须规定时限,通常为一天;“全国哀悼”时,除了默哀一分钟之外,全国还下半旗致哀,甚至可以关闭某些公共建筑。
自1930年以来,法国曾因自然灾害、2015年和2016年恐怖袭击或因总统去世而举行过10次“全国哀悼”;它们分别是:
·1930年3月9日:为法国南方水灾
·1970年11月12日:戴高乐逝世
·1974年4月6日:蓬皮杜逝世
·1996年1月11日:密特朗逝世
·2011年9月14日:为美国911恐怖袭击
·2015年1月8日:《查理周刊》恐袭事件
·2015年11月15日、16日和17日:2015年11月13日恐袭事件
·2016年7月16日、17日和18日:尼斯恐袭
·2019年9月30日:希拉克逝世
·2020年12月9日:吉斯卡尔–德斯坦逝世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为本公众号广告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申请书面授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号:
PietonDe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