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做了这款甜品 惊艳了一群法国人
糖糕,油炸甜点,不是四川小吃,我小时候没吃过。在巴黎也没吃过,自己做之前从没吃过。
自从第一次试做成功后,一发不可收拾地做了很多次,吃了很多次。
上周日又做了不少。
周一带了一盒去办公室与同事分享。出乎意料地收获了赞不绝口。
法国人很会礼貌性赞美,即使不喜欢,也会表达得非常委婉,极少直白简单。
但众口一词赞不绝口,也很少见。
最近有两款点心获此殊荣,一是月饼,二是糖糕。
月饼能受欢迎,基本上无悬念。他们对糖糕的赞誉却超出了我的预期。以至于一高兴我又重做了,周五又带了一盒去,仍然是吃不够的状态。
让他们意外的,除了口感的特别,还有食材的神秘。几个同事轮番猜测,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有哪一种材料与之相似。
要知道,他们吃到的已是第二天的“剩品”而不是新出炉的“原汁原味”了。
糖糕刚出锅的酥脆,到第二天早已无影无踪,更别说漫溢的糖汁。外观也不再“挺拔”,只剩下“装腔作势”。
如果能吃到刚出锅的糖糕,不知道他们还会如何夸张地惊叹。
因为新冠疫情被困在家远程工作,却省下了上下班的交通时间。最初为了打发时间,尝试着做小时候吃过的糕点,能做的都试一遍,喜欢的就保留重做。比如花生糖已成了我的家常必备点心。
不再满足于已知的几款儿时记忆时,开始在网上海选。哪一款看上去能诱发食欲且食材易于购买,就试一试。
这一试,既发掘了很多自身隐藏的潜能,也发现了中式点心的博大精深。
哪有现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只有主动转换视角,才能从困境中觅得能量。
印象中一直觉得中式糕点很羞涩,法式糕点才是美不胜收。只是,大多中式糕点讲究现做现吃,不宜保存,因此也不易流传。
感谢互联网,让天南海北的地方小吃得以在云上聚会。
北方点心糖糕(也叫油糕,食谱见文末)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实验。
第一次做好品尝时,我被结结实实地惊艳到了。
刚炸出来的糖糕,一口咬去,口感十分奇妙。脆得掉渣的外皮下是绵软甜糯的细腻润滑,融化的红糖汁溢满唇齿,粘而不腻。除了说口舌生香,再难准确描述那一刻的感受。
想要解释刚柔并济?吃一块糖糕就明白了,刚与柔可以如此完美相遇。
简单的面粉吃出了糯米粉的口感!连着做了好几次,大有不吃够不罢休之势。
八月和朋友们一起度假,一周之内做了三次。可见大家有多喜爱这一款。
度假时因陋就简,没有红糖做馅儿,就用褐色蔗糖代替,结果感觉比红糖更清爽可口。
与同事分享的糖糕,已是改进的迷你型。小巧玲珑,一口一个。
但同事们却没有一个是一口就吞下的。首先,是对陌生的东西要小心试探,当发现很美味时就是舍不得吃太快了,一边吃一边端详,还一边摇头晃脑谈感想。我便一边解说一边成就感就悄悄盘旋。
当我说出糖糕的成分时,他们惊讶得瞪大眼睛张大嘴,呈完全不敢相信状。
一位女同事周一没吃上,周五尝了之后,马上要求食谱,表示要回家做。
在我说制作方法时,内向的男同事非常专注,彷佛要默记下来。性格外向的同事直接要求当我新食品的试吃。
一位同事特意问我,这是中式点心吗?“如假包换,但不是我老家的食品。”
南北差异这么大?一个省就可以是一整个法国,地域差异能不大吗?……
无意中,一块糖糕成了文化矿产的极简入口。
文化,大如国泰民安,小如点心闲言。
记得有糕点师说过,面粉和糖很神奇。
面粉和糖的神奇不过是大自然博大的神奇的一个微小的子集。还有无穷的神奇等待人们去发现去发掘。
我也相信还有很多中式糕点会惊艳到我,而后波及法国人。
糖糕食谱
面皮:200克面粉,400克水,20克糖,少许盐,另备20克面粉,20克食油
馅:50克糖,一勺面粉,混合即可(糖里加少许面粉预防漏糖)。视喜好可以加熟芝麻或熟花生碎。
炸油:适量。
水中加糖加盐烧开,关小火,一次性加入面粉,搅拌至无干面粉及颗粒,面呈半透明状离锅。
待面凉至不烫手,加入20克面粉及20克油,揉搓均匀,饧面1小时(也可立即操作,但饧后的面炸制时更不易破裂)
饧好的面切成想要的大小,包进糖馅儿,稍微压扁备用。
锅中加油,大火烧至7成热,转中火下糕炸制。一面定型后翻面,然后反复翻面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火候有点小技术要求,否则糕或爆裂)。
202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