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我为什么不再投马克龙?
与五年前曾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马克龙的情况不同,今年投票前的心情不仅复杂,而且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悲哀……
2017年大选时,我曾写过一篇“为什么我投马克龙?”的文章,其中提到的理由之一是:选择马克龙是选择一种“非左非右”的可能性,一种“希望”。
然而,五年执政,马克龙并没有带来“希望”,他让我失望了……
作者|儒思忧|© 法兰西360
时间过得真快。
今天星期天(2022年4月10日),法国选民们将冒着四月罕见的寒冷、听着令人窒息的乌克兰新闻,去投票处参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十任总统选举的第一轮投票。
与五年前曾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马克龙的情况不同,今年投票前的心情不仅复杂,而且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悲哀。
这悲哀的原委,除了新冠折腾令人心力交瘁、乌克兰战争使人不寒而栗、独裁者冷血反智闭关锁国让人绝望之外,更多的是出于对法国(和世界)前景的悲观和担忧……
据法国民调机构IPSOS-SOPRA STERIA(伊普索斯—索普拉·斯岱利亚)为《世界报》(Le Monde)在4月8日星期五法定竞选宣传与民调终止前发布的第一轮投票前的最后一次民意调查结果,谋求连任的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投票意向稳定,依然稳居榜首,预计得票率为26.5%,两位极右和极左派候选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和让–吕克·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支持率又有长进,第一轮投票中将可分别获得22.5%和17.5%的选票。
依照常规,马克龙能顺利进入第二轮应当是毫无悬念的。
然而,他能否在第二轮中面对玛丽娜·勒庞胜出、甚至以明显优势得票率胜出,已成为一个令马克龙团队坐立不安的问题。
据法国时政评论家分析,如果今天的投票把马克龙和玛丽娜·勒庞推入第二轮角逐,表面上这选情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又是马克龙与玛丽娜·勒庞两人“决一雌雄”,但是实际上,两人的处境和优势状况却已完全逆转:无论从第二轮竞选策略、纲领议题、电视辩论,还是从票仓储备和“转投”潜力哪一个层面看,马克龙都将在第二轮竞选中处于守势与劣势,将面临随时被选民视为不足,乃至都有最终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看来,这一次马克龙想连任,恐怕并不会像“健身散步(promenade de santé)”那么简单容易,就连他的支持者、前总理埃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也在3月31日回答一名记者“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今年春天有无可能赢得大选”这一提问时发出警告:“当然啦,玛丽娜·勒庞有可能赢”。
毫无疑问,法国政局充满变数,给马克龙第二轮胜选投下了一层浓浓的阴影。
即便如此,我也决定今年不再投马克龙的票;特别是第一轮投票,肯定不会选马克龙。
为什么不再投马克龙?
2017年大选时,我曾写过一篇“为什么我投马克龙?”的文章,其中提到的理由之一是:选择马克龙是选择一种“非左非右”的可能性,一种“希望”。
然而,五年执政,马克龙并没有带来“希望”,他让我失望了。
马克龙让我“失望”的原因,倒并不是因为像许多法国左派人士那样,发现马克龙上台后执行的政策并不是“非左非右”,而是实实在在的“右派”或“形左实右”。
我对马克龙的“失望”主要集中在一点:我认为马克龙正在做一件对法国的“法治国家(Etat de droit)”可能产生极为严重后果的事,那就是按照他“Start-Up Nation/新创业企业之国”经济效率至上的原则,改变高级官员任用机制,试图引入类似于“组织部”的掌控机制,使原先政治上中立和职业生涯上不受制于政府的高级行政官员群体“臣服”于总统和政府。
马克龙在这方面最令世人惊讶、也是最迎合民粹心态的决定是:取消“ENA/国立行政学院”、新建“公共服务学院(ISP)”和按照前述思路大规模改组高级官员职系。
把“ENA/国立行政学院”改头换面变成“公共服务学院(ISP)”是一个典型的马克龙式的“瞎折腾”例子。
当然,对于常人,这一话题不仅“晦涩”,而且都有点“危言耸听”之嫌;事实上,绝大部分法国人除了顺应被媒体或部分政客片面地渲染炒作的关于“Enarques/行政学院毕业生”和这所学校的种种成见和偏见之外,对此应该毫无评判的基本能力和可能;本人要是没有作为“指定翻译(interprète attitré)”为“ENA”服务近20年之久这一特殊经历的话,肯定也断然不敢“妄议”,更不敢对马克龙提出如此严重的指责。
长话短说,“ENA”体制在全世界的独一无二之处,是通过毕业排名(classement de sortie)制度,在毕业的时候,是由每个学生依照排名顺序选择用人机关,而不是用人的行政机关选择毕业生,完全体现了某种无需依靠人脉“关系”的“量才录用(méritocratie)”原则。
马克龙取消“ENA”,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改变高级官员的初任录用机制,使得法国未来的高级行政官员,特别是使承担监察职责的官员都变成惟“上级(总统)意旨”是从的“听话工具”;在某种意义上,马克龙是“羡慕”某些威权国家的高级官员制度,在那些体制中,官员为了保全“官运”,只能顺从,甚至献媚于对自己仕途有生杀决定权的上司,而不敢为了维护法治与规则的尊严而行使独立公正的行政或监察使命……
对于法国来说,这也就是意味着可能返回到80年前,也即1945年二战后ENA创立以前的状态:政府各部各自为政,按部长自己的意愿和标准选择任命高级官员,“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盛行,整个行政部门被体制性腐败侵袭……
当然,这不是我、也不会是大多数法国人所希望的社会制度。
这是我对马克龙最大的不满。
当然,他对平民百姓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有时甚至是蔑视的言论和态度,也是导致我这次第一轮投票中不选马克龙的重要原因;
而2021年下半年马克龙强制推行“疫苗通行证(Passe vaccinal)”事件,则完全暴露了他那种近乎“我行我素独往独来”的强大“控制欲”,与取消“ENA”、整肃高级官员职系所体现的是同一种不受约束和挑战的个人权力欲望……
法国媒体称马克龙为“朱庇特(Jupiter)”和“小拿破仑”也许不无道理……
不过,我还是承认,马克龙今天还是唯一能够担当法国总统职务的人;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他的两个任期(假如他能在没我这一票的情况下依然顺利当选的话)对于法国国家的未来发展或将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因此,虽然我不再投马克龙的票,但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战胜无论是左还是右的极端,以避免法国在我有生之年陷入极右或极左的极端统治之中。
至于今天我该投谁的票,尽管按照法国人的习惯,这是一个不关别人的事,但我还是要向我的读者朋友作一“坦白”交代:我将投法国共产党(PCF)候选人法比安·胡塞尔(Fabien ROUSSEL)的票!
关于这一选择的理由,大致有这么几条:
1)此“共产党”非彼“共产党”:法共目前的宗旨不仅早已不是阶级斗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且,在2022年法国大选中,法共候选人胡塞尔是在所有候选人中,唯一一个“挺身而出”,坚决捍卫“法式生活艺术”和“法国大餐”的候选人!
胡塞尔(极其勇敢地)认为,“一杯美酒,一块好肉,一截美味奶酪,这就是法国美食。捍卫法国美食的最好办法,是让所有法国人都能吃上这些美食”。
所以,胡塞尔的竞选口号也与别的候选人不同,叫“(为了)过幸福日子的法国”(“La France des jours heureux”)。
作为一个在法国生活了30多年的资深吃客,不能不说胡塞尔的口号有特别的吸引力;而且,本人认为,一个矢志为弘扬“生活艺术”和“美食”而奋斗的政党,无论其名称是什么,应该是一个坏不到哪儿去的政党;这是理由之一;
2) 在1947年市镇选举中,法国共产党曾获得全国30%选票,一度成为法国第二大政党;此后便经历了每况日下的“堕落”运动,到了2007年,它的支持率已跌倒4.29%;而2012年和2017年,甚至都到了连总统候选人都“出不起”的“落泊”地步。
然而,今年2022年胡塞尔参选总统,大有“异军突起”的意味:胡塞尔以他个人的风格和魅力,使得无论左右的法国人都对他“刮目相看”,本来很多人以为业已“寿终正寝”的“法国共产党”又忽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根据直至4月8日最后一次民意调查的结果,法共候选人胡塞尔的支持率为3%,已超过法国社会党候选人、巴黎市长安娜·伊达尔戈(Anne Hidalgo)的2.5%。
这是最近50年以来,法共的支持率第一次超过了法国社会党;可以说,胡塞尔算是为几十年来一直受社会党“虐待”的法共报了一箭之仇,出了一口恶气……
3)因为胡塞尔不可能当选:这大概是96%法国选民的一个共识,胡塞尔自己本人也一定明白。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明知不可能而却又全力以赴,为自己所信奉的注定属于少数人的理念和目标而奔走呼号,辛勤付出,这是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社会成为多元,使得民主得以运行,也使得普通人们不会轻易受“主流”思想的“洗脑”和蒙骗……
够了,这三条理由应足以解释我的选择:我深深敬佩为民主和自由而不遗余力的总统大选“陪跑人”!
好,得准备去投票了……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为本站广告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申请书面授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号:
PietonDe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