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妈妈面临的青春期烦恼
九月过了白露,按理天气肃降开始转凉,但今年与往年不同,九月的气温达到30多度,而八月则基本维持在20度左右,八月凉九月热。这几年,百年难遇、千年一遇的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各种反常气候都渐渐地习以为常了。
这么热的天,到院子里的大柳树下歇歇、喝喝,是最惬意了。柳荫下,一个德国妈妈端一杯咖啡,一个中国妈妈捧一盏茶,对坐闲谈。
德国妈妈最近有点烦,两个读中学的女儿,正是如花妙龄,却也正当恼人的青春期。
开学第一天,上初二的小女儿就生气了,因为跑去上德语课吃了个闭门羹,急电妈妈:“你居然忘了给我报名上课?!”
德国妈妈很委屈,初一报名上德语课了,学期考试通过,初二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继续上下去吗?又不是改方向,为啥还要重新注册一次呢?如果需要重新注册,为啥其他选修课就不需要呢?逻辑上讲不通啊。尽管不理解,还是要执行。只好写邮件给学校说明情况,请求补登记。
中国妈妈表示深切理解,生活在法国的外国妈妈谁没吃过点“Papier”(这里指完成有关行政手续需提交的文件纸张)的苦,大家在吐槽法国的规章制度时,往往能“同仇敌忾”,达成统一战线。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大女儿也和她置气了。
德国妈妈告诉大女儿,回家的路上偶遇她以前的中学同学露娜,两人还聊了一会。大女儿立即警觉起来,“你管叫她露娜了吗?你们说了些什么?”
德国妈妈一直引以为豪的一个优点,就是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对啊,我记得她叫露娜。”女儿一听就不高兴了,“她现在已经改名了,不叫露娜,因为这是一个女性化的名字。”
原来露娜正在做跨性,现在已经不叫露娜了,改成一个男女通用的中性化名字。
德国妈妈又震惊又难过。
震惊的是,露娜还没成年呢,现在决定改性别,以后会不会后悔呢?
难过的是,我叫她露娜,她/他也没有表现出不乐意,反而是自己的女儿不高兴了。女儿天性敏感,她能关注别人的感受,却没顾及到母亲的心情。
中国妈妈安慰她,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经历着各种变化,但心理上还不能跟上这样的变化。有时她们都不能完全接受自己,自然也不会接受身边的父母。
德国妈妈叹了口气,的确,现在的孩子也不容易,她们面临的社会环境要比父母这一代复杂得多。
中国妈妈也叹了口气,不但孩子们要面临各种新事物,家长们也要面临各种新挑战。
你看,为了照顾同性家庭,去年我们已经被剥夺了爸爸妈妈的称号,现在都变成家长1号和家长2号了。要适应同性家庭,明明可以在家长栏增加“父/父”或“母/母”的选项,为啥非得删除掉“父/母”的选项,给编个号,叫家长1号和家长2号?这算是迎合数字化发展的浪潮吗?再进一步说,凭什么就默认为爸爸是家长1号,妈妈是家长2号,还不男尊女卑吗?说好的平权体现在哪里?真以为我们二,这是打着给同性家庭平权的旗号,实际在分裂普通家庭的内部和平。
德国妈妈表示,以后考察未来女婿的问题清单上要多加一条逻辑题,你家的家长1号和家长2号平时都会穿裙子吗?如果直接回答YES或NO的,考察期就自动翻倍。
中国妈妈听人说过,青春期有反常变现的孩子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正常的孩子才是反常的。
喝完杯里的最后一口茶,抬头一看,刚才艳阳天已被乌云遮盖,马上要下雨了。现在的天气变化无常,暖冬寒春,凉夏炎秋,对反常的天气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有些反常的社会现象,见得多了,大家也好像都觉得正常了。因为如果你说,这不“正常”,你就会当作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