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赋渔|巴黎,一场美好沙龙的样子
作者 |申赋渔
周六的巴黎,天气出奇地好。“F360空间”在索邦大学附近的一条小街上,小街的名字很有意思,叫“Mignon”,是“可爱”的意思。空间主人杨建钢先生对它地理位置的介绍也颇有味道:“离巴黎圣母院650步,离莎士比亚书店589步”。我想,杨先生肯定一步一步用脚丈量过,也是用心丈量的。在这个丈量中,同时透露了他对自己这个空间的期冀和深情。他给自己的空间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坐标。
对于这次“沙龙”的预告是在上周六发布的,两天之后,杨先生告诉我,预订已满。这使我诧异,同时又很欢喜。“新冠”之后,巴黎变得让人孤独,人与人仿佛有着莫名的隔阂。甚至一些老朋友,也几乎断了来往。或许是“奥运”的关系,“奥运”之后的巴黎,原先阴郁,甚至死气沉沉的街道,又活了过来。人们重又变得活泼快乐,笑容又回到了人们脸上。如果在大街或者公园里走一走,又看到了人们脚步轻快,亲切温和,甚至幸福的样子。这使我对于世界的未来,又开始有了信心。在战火四起的情形下,巴黎重又给了人希望。如是说巴黎太大了,我无法看清她的面目,而昨天的沙龙,使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
外面的厅里已经坐满了人,主场后面还有一个小空间,看不到讲座,杨先生就在里面安装了一个可以直播的屏幕。座位完全没有了,有的朋友只能靠墙一直站着。来的许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见面,都是如此的热忱而美好。
一位茶艺师,专程泡好了祁门红茶,装在罐子里带过来。“东红饭店”的主人,特意买了“马卡龙”,色彩艳丽,入口即化,香甜入心。一位年轻的律师,坚持买下了最后一本放在橱窗的法文版《匠人》。来自五六所不同高校的十多位不同专业的博士挤坐在一起,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老师、高等上诉法院的著名翻译,安安静静地,一直弓着腰坐在小穹顶下面的最后一个座位上。一位我一直听说却从未谋面的翻译家,面带微笑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还有从国内出差或者来巴黎漫游的朋友,牺牲了他们游览的时间,来到了这个小小的沙龙。更多的朋友,没来得及招呼,沙龙之后就纷纷散去。幸好有心的杨先生,已经给大家建好了可以慢慢了解的群,不至于在偌大的巴黎就此走散,不复再见。
短短一下午,我讲述了十九世纪法国六次文化浪潮下的画家、作家和音乐家彼此之间的交错勾连和剧烈碰撞。对于文化与艺术史,只是一个简单勾勒,我只是想真诚地表达这一切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在思考什么,我心目中的艺术的未来指向哪里。我只是希望能够快乐分享,然后等待在场朋友们更多的分享。整整一下午,我们一直在交流碰撞,也是我收获丰富的一下午。(一位在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思想史的年轻教师,是研究“泰州学派”王艮的专家,曾专程来中国泰州走访。不想在巴黎,一个研究中国泰州的法国人竟与我这个真正的泰州人相遇了。)
在这个沙龙上,我讲述的主题是“艺术中的灵魂”。我没有笔记,只是心里有个大概的纲要,即兴发言,所以无法把完整的内容在此展示。遵照朋友们的要求,我把我提到的相关人物以及作品,在这里罗列一下,供参考。再次感谢你们带给我的美好。
1、第一个浪潮:在英雄身上赋予永恒的神性。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国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主要讲述了他的《马拉之死》和《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拿破仑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主要讲述了他的《墓畔回忆录》Mémoires d’outre-tombe。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意志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主要讲述他所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与拿破仑。
2、第二个浪潮:在普通人的身上,赋予浪漫的英雄性
欧仁·德拉克罗瓦(法语: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
主要讲述了他的《自由引导人民》, 巴黎圣叙尔皮斯教堂的圣天使礼拜堂(la Chapelle des Saints-Anges à Saint-Sulpice)中所绘制的壁画作品:《雅各布与天使搏斗》(La Lutte de Jacob)。
维克托·马里·雨果(法语: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讲述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以及他的绘画作品等。
阿方斯·马里·路易·德·普拉·德·拉马丁(法语: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1869)。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主要讲述他的诗《湖》与小说《格拉齐耶拉》(郑鹿年译)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主要讲述他的《革命进行曲》
3、第三个浪潮:在现实之中,发掘人性的美好
让-弗朗迪克·米勒(法语: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主要讲述了他的《拾穗者》《晚祷》。
古斯塔夫·库尔贝(法语:Gustave Courbet,1819—1877)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要讲述他的《采石工人》《奥南的葬礼》。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语: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讲述他的《高老头》。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讲述他的《红与黑》。
普罗斯佩·梅里美(法语:Prosper Mérimée,1803—1870),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讲述其《卡门》。
塞萨尔-奥古斯特-让-纪尧姆-于贝尔·弗兰克(法语: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1822—1890),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讲述其《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4、第四个浪潮:在人性中拷问灵魂
爱德华·马奈(法语:Édouard Manet,1832—1883),法国写实派与印象派之父。主要讲述其《草地上的午餐》《奥林比亚》《枪决国王马克西米连》。
古斯塔夫·福楼拜(法语: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法国文学家。主要讲述其《包法利夫人》。
埃米尔·左拉(法语:Émile Édovard Charles Antoine Zola),1840—1902),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讲述其《小酒馆》《娜娜》。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法国作家。主要讲述其《羊脂球》《漂亮朋友》《一生》。
埃里克·萨蒂(法语:Erik Satie),法国作曲家。讲述其《三首梨形小品》。
5、第五个浪潮:在自然中呈现灵魂的普遍性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法语: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主要讲述其《睡莲》《圣拉扎尔火车站》。
斯特芳·马拉美(1842—1898)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主要讲述其诗作《牧神的午后》。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主要讲述其管弦乐《大海》和《牧神的午后》序曲。
其中涉及到许多印象主义画家和象征主义诗人。不一一介绍。
6、第六个浪潮:点燃人性深处的灵魂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主要讲述其《向日葵》《罗纳河上的星夜》《麦田里的丝柏树》《麦田群鸦》。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挪威画家。主要讲述其《尖叫》。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小说家,意识流文学大师。讲述其《追忆逝水年华》
约瑟夫·莫里斯·拉威尔(法语:Joseph 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主要讲述其《波莱罗舞曲》。
由于只有短短一下午,这里面的许多内容都没有展开。只是大致讲了各个浪潮之间的关系,以及画家、作家和音乐家在每个浪潮之中的共性,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一些交往。这里只是罗列了一部分人的名单,一带而过的人物没有列进来。我只是希望这个记录能作为一个引子,在时光流逝之后,还能引起我们对这一下午的美好回忆。
这是周六沙龙的记述,我们相遇了亲切的朋友,我们畅谈了喜欢的艺术。所有的美好,只有分享,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