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园恐袭,怎么办?

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校园恐袭警报的亲历事件。

一段令人心颤的插曲
当校园里发生了恐袭事件后,父母要不要和孩子们说?如果要说的话,我们选择什么时候说?和孩子们具体说些什么呢?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要不要说?

在姐姐学校发生了校园恐袭警报事件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主要关注于法国、美国、英国等近些年来多次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国家的官方网站。

综合上述几个国家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建议,关于校园恐袭,要不要和孩子们说?答案基本是一致的:“要。”

孩子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作为妈妈,我需要保护她们,但我觉得,她们更需要我的是,去帮助她们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与其让她们活在粉色泡泡的世界里,看起来美丽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如顺势戳破,带她们直面这世界真实的另一面。“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生活中除了喜剧、还有悲剧,甚至闹剧,孩子将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喜悦、悲伤、困惑、焦虑、恐惧、愤怒…….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他们也正是在各种经历中成长。

“告诉孩子基本的事实,解答他们的问题,问他们想知道什么,然后让他们了解事件。”从事儿童和创伤领域的法国心理学家西特伦建议,“父母应该从孩子们的角度来对话,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和令人放心的短语。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和孩子们说的时候,避免描述恐袭现场、描述流血的画面,给他们看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因为这些细节是不必要的,而且还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什么时候说?

如果事情发生了,我们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装做好像什么都没发生,那就会让孩子们独自去面对恐惧,恐怖,忧虑等情绪。所以,明智的父母最好在第一时间把事实告诉孩子们,不论孩子年龄有多大。

如今的资讯这么发达,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听到看到这些消息。当孩子们在电视媒体中看到新闻报道,或者在学校接受相关安全演习,或者听到其他孩子在谈论这个话题, 都是一个契机,可以与孩子们讨论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采取新的安全措施。

父母最能细致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当孩子们感到恐惧、无助或需要与人谈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他们的第一人选。父母要成为孩子们的安全港湾。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具体该怎么说?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当我们说明“恐袭、死亡、言论自由”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答案和解释会有所不同。

对于不到4岁的孩子,父母只要大概叙述事件的主要内容即可。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当他们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父母永远是他们的支持者。

对于年龄大些已经上学的孩子,父母要更准确地说明事件的经过,比如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多少人受到影响,以及警察和政府正在努力工作,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父母根据孩子的反应和问题,决定是否再继续深化这个话题。

如果孩子满十周岁,对于他们的问题,父母必须提供事实答案。父母还可以和他们展开讨论,比如追捕罪魁祸首,面对暴力事件时要团结一致,怎样自救和互救。

孩子还小,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还不完善,父母可以引导他们以“画”代“话”,画出他们所理解的东西或者想表达的意思。心理学家认为,画画是一种载体,一种途径,有助于情感得到更好的抒发和释放。

心理学家还一再提醒,父母最好只提事件的内容,不要让孩子看到有关报导的图片或媒体中的声像部分,因为那些惨烈或血腥的图片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打击,也会影响他们对事件本身的认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给孩子正面信息,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告诉孩子们:恐袭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毕竟是非常罕见的事件。每当有一个恐怖分子出现,就会有数十数百位救助员出现,消防员、警察、宪兵部队和政府部门,乃至世界组织都会一起增援。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我们必须以正常的方式继续生活,不要受到坏人的伤害。

我们之所以坚持告诉孩子们恐袭的实情,是想要让他们知道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希望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能保持冷静,学会如何思维和采取行动。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当身临恐袭事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法国政府在2015年巴黎查理杂志社恐袭事件后,制定出《恐袭逃生手册》(Réagir en cas d’attaque terroriste),介绍了在面对恐怖威胁时,人们应该怎么做。

法国官方《恐袭逃生手册》示意图

frc 8bd67b98a47879dfc65654c659810fca

01

逃跑

首先是逃跑。如果可能的话,也请帮助其他人逃跑。

寻找掩体,不要暴露自身。看到其他人时请劝离他们,让他们不要进入危险区域。

02

隐藏

如果无法当场逃离的话,那就藏起来。找一个封闭空间,用障碍物挡住门口,将门锁起来。

记得关灯,关电脑,关音响等电器。

远离开放空旷的地方,趴在地上。

如果没有封闭的空间躲藏,请找坚硬障碍物躲避,比如墙面或柱子。

所有情况下,手机要静音!若在躲藏时突然一通电话进来,那可就惨了……

03

报警

如果条件允许,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报警。在法国请拨打17或112(延展小知识:德国是110,英国是999)。

另外,看到援救人员时不要突然冲向他们,不要跑向救援人员!要举手靠近,手心朝外作投降状。

顺利逃出后还有几点要注意:不要散播干扰救援的信息;不要在网上传谣造谣;关注官方社交网络账号等等。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战斗还是投降?

 

与恐怖分子斗争经验丰富的美国也曾推出类似的《枪击逃生指南》,前两项与法版一样—“逃跑”和“隐藏”,当无法逃跑和隐藏时,祭出的最后一招——搏斗,即背水一战,采用身体攻击、使用临时武器、投掷物品等方式努力让枪手丧失抵抗力。

这一点在法国版的自救手册中并未提及。

frc 05b7f7d095d18964db90577753890aaa

在对比了几个国家的反恐逃生指南后,我发现蛮有意思的一点,英国国安局制定的《遇恐袭逃生指南》和法国如出一辙,都是秉持“跑、藏、报警”三原则,欧洲其他国家的指导手册也大同小异。但中、美两国的方针和欧洲国家不同,要求“跑、藏、战斗”,显然大国自有强者风范(我俄语零基础,所以没去查俄罗斯的反恐指南,但战斗民族怎会不战而退?)。

我和娃爸说到这一点,他自嘲道,法国人擅长“投降”呗。事实上,遇到持枪恐怖分子,我们这种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普通民众,要的不是热血冲动,要的是清醒头脑。记住:我们不是李小龙,也不是007,更不是超体LUCY!电影里可以玩剪辑,现实生活里可不带NG,可以再来拍一条。“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实在不行就投降吧。

frc fa49aa50a23f5b67d3e40beb9b2951ed

 

看了N种版本的防恐手册和指南后,我总结出一条锦囊妙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你看,不论大国还是小国,给出的第一保命要诀,就是“逃/跑”。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跑——但是怎么跑?!

一个“跑”字,看似简单。但往哪跑?怎么跑?看到谁跑?看到谁不跑?

教会孩子跑,最重要的不是要让他们学会怎样跑得快。飞快地跑进死胡同,危险性不是更大?

首先,不急着跑,先观察现场状况。看看现场是否有组织者,如站在车顶上的、振臂高呼的、装扮特别的女性(是的,恐袭的指挥者大多是女性);看看周边是否有可疑车辆,比如左转向灯闪个不停的。如果发现这样的人和车,要远离他们,同时也要避开他们指示的方向。

其次,要让孩子们往正确的方向跑。比如往警局、政府机关、大型工地跑,或者往有监控覆盖的主干道上跑,千万不要跑进小巷子和死胡同。恐怖袭击后,警察会展开追捕,小巷将是重点搜索目标,因为恐怖分子也会优先选择躲进小巷子。如果跑进小巷,那么极有可能在遇到警察之前,会先遇到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
 
frc 36c4ca84b1256f461cf6fc93e1089f46

亲子游戏“玩中学”

最后,我想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里,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玩中学”的亲子游戏,比如躲猫猫和画地图。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玩躲猫猫的游戏,既锻炼了孩子的方位知觉和空间感受,又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合适躲藏。

frc 2c7eb1c745878ed79669f6f5be3f12f4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画地图,包括家里房间的方位地图,游乐场所地图,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学会区分安全地带和危险盲区,还有助于找出各种可能的逃跑路线。

frc 89d32e4580794120d583cc2aa20db772

 

防恐安全知识需要常常讲,更要常常练。当孩子们心理上对灾难不畏惧、行动上对灾难不慌乱,孩子们懂逃生,能互助,那么他们的生命安全系数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本内容原创作者为 秦志莺,首发于 “家有二娃无问西东”公众号,本站经原作者授权转载】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error: 此内容受保护